OCZ的”相变压缩机“—那些奇特散热器们

OCZ的”相变压缩机“—那些奇特散热器们

时至今日,风冷市场已然成熟,但千篇一律的塔体外观有些让人审美疲劳。遥想十余年前,在那个散热厂商还没有充分了解“风道”概念的年代,消费者们也乐意让自己的电脑“霸气侧漏”,彼时的风冷市场可谓百花齐放,奇葩辈出。

本文中所介绍的散热器,它们或外观独特,令人印象深刻;抑或原理创新,令人眼前一黑;更有甚者,能够兼具二者之长,让人哭笑不得。本系列文章里,我们就将盘点那些在设计与原理上创新的奇葩散热器们。

OCZ

OCZ是一家来自加州圣荷西的厂商,曾以生产固态硬盘而闻名。但鲜有人知的是,在被东芝(铠侠)收购之前,这家存储行业的著名品牌也曾在散热领域有过一番成就。

风格迥异的设计之间,你能认出它们是来自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吗?但在OCZ短暂而辉煌的商业生涯中,它的成就还不止于此。

OCZ CRYO-Z

2006年1月

早在Hydrojet发布之前,OCZ就已经在研究并预热Cryo-Z散热器的相关技术。Cryo-Z是一款使用相变原理的冷却器,在2006年初的CES大展上,它首次出现在了公众眼前。

Oryo-Z所采用的相变原理,本质上就是借助“汽化吸热,液化放热”这一简单的物理现象来完成的。OCZ CyroZ的主机实际上是一台压缩机。它的体积接近一台MATX机箱,其性能之疯狂自然可见一斑。

Cyro-Z的内部填充着特制的低沸点冷却液,借助其主机的强劲力量,冷却液最初被压缩为液态。此时,蒸发器一端的温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零下45℃!

Cyro-Z使用近似于水冷的管道来安装到主机上,分为制冷端和蒸发端。当冷却液流至芯片时,蒸发端受热发生相变。化作气态的冷却液能够迅速带走处理器上的热量,并得以回到主机的制冷一端,从而完成热量的交换。

OCZ没有透露Cryo-Z使用了何种冷却液,但一个压缩机上的标识出卖了它们:最初款的Cryo-Z使用了和SlientFlux一致的R134a冷却剂,一种碳氟化合物。R134a在常压下的沸点仅有-26.3℃!

在媒体的采访之下,OCZ公关部门透露了这项“突破性技术”的一些消息:他们声称,在超频至3.3Ghz的AMD FX-57处理器上,Cyro-Z能将待机温度控制在零下22℃。而在负载状态下,处理器温度依然能够维持在零下10℃!这是仅次于液氮的冷却能力!

更令人鼓舞的是,OCZ宣称他们精细地控制了成本,只为把价格降到最低。拥有如此强悍散热能力的Cyro-Z预计仅售350美元。OCZ甚至表示,如果销量上足够理想,他们甚至会将价格进一步下调至200美元左右!

在2006年,一套入门级的水冷系统就将花掉接近200美元,且不成熟的技术让这些早期水冷的性能相当有限,决不能和温度突破冰点的Cyro-Z相提并论。

也正是在同一时段,“酷睿”处理器尚未到来,英特尔奔腾4和奔腾D宛如火炉一般的发热高到令人难以忍受。人们迫切需要更强大的散热解决方案。在对外发布之后,Cryo-Z毫无疑问地引发了轰动——而这正是OCZ公司所期待的。

然而有些不太对劲的是,在最初版的Cryo-Z上,冷头处甚至没有CPU平台对应的扣具。狂热中的媒体分析道,这是为了实现最大兼容性的明智之举。但事实上,这恰如其分地展现了Cryo-Z此时的低完成度。

消费者们翘首以盼Cryo-Z的发售,以期它能解开高性能散热器的燃眉之急,满足处理器日渐升高的温控需求。然而,Cryo-Z并没有如媒体和消费者们所预想地那样很快到来。OCZ表示它还需要继续修改设计,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。

事实上,谁也没有想到的是,Cyro-Z的研发,最终会演变成一场超级长跑。

2007年

距Cryo-Z上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已过去了1年半。

在2007年年底,Cryo-Z的研发接近完成,一些相关的技术细节也披露出来。

如前所述,Cryo-Z的蒸发端温度达到了零下45℃以上,这使人们几近疯狂。但在大家冷静下来之后,他们很快发现低温是一把双刃剑:超低的温度在成就Cryo-Z强大冷却性能的同时,也使硬件面临风险——Cryo-Z的主机将面临巨大的散热压力。

此外,当散热器的表面温度太低时,空气中的水珠就会凝结形成冷凝水,无论是对电脑还是Cryo-Z自身而言,这都是致命的。

对此,OCZ也不是毫无应对措施。Cryo-Z内部集成了温度监控电路,可将温度精确控制在零下45度附近,此外,它还接管了系统的电源控制。开机时,会先启动Cryo-Z而非电脑。且当蒸发端(也就是处理器端)的温度达到60℃时,就会发出警告,70℃时就会关闭系统,达到100℃后甚至会强制关闭计算机。

另一方面,为了减轻冷凝水的影响,散热部分的背板实际上有电阻加热器,以防在PCB板上发生冷凝。并且在开机前,Cryo-Z需要预热并对系统进行制冷。约一分钟后,待蒸发端的温度降低到零下30℃时,才能启动电脑。当电脑关机后,Cryo-Z的主机也必须随之关闭并冷却——也就是说,当电脑需要重启时,你必须先关机。待Cryo-Z冷却下来,再进行预热,此后才能开机。

尽管使用非常麻烦且充满风险,在2007年11月,OCZ官方还是发布了数张照片,展示Cryo-Z项目目前的进展。在图片中,数十台Cryo-Z已经装箱,随时准备推向市场。

在2007年,大火炉奔腾已然离去,接替者是以高效率著称的酷睿架构。Cryo-Z的诱惑力已大不如前。即便如此,在这条消息发出后,在玩家间仍然引发了一轮讨论的热潮。

人们猜测着它的售价,从蛛丝马迹间推测它的性能。许多期待着顶级散热器的玩家们仍然对它充满期待——毕竟这可是仅次于液氮的力量,但仅需高端水冷的价格!简直非买不可!

2008年

然而,事情并没有如玩家们预想的那样发展。直到两个月后,OCZ仍然没有将Cryo-Z上市。玩家们的等待愈发焦灼。

在2008年3月,一篇评测发出。其中解释了一些此前的疑问,例如Cryo-Z使用的冷却剂实质是R507a而非R134a,但这篇评测也同时引燃了玩家们积蓄已久的怒火:在评测提及的参数里,Cryo-Z的最大稳定负载仅有120W!

苦苦等待了两年,就等到如此的结果?即便是以高效率著称的酷睿2代架构,四核心的QX CPU也能轻易地突破200W——而这已然超过了Cryo-Z的标称最大功耗。

当然,参数归参数。在评测中,CryoZ还是成功将1.75V电压的QX6850控制在了-60℃。但是由于主板供电没有得到同等的冷却,它们最终成为了瓶颈,导致CPU不能在极限超频下稳定。

此外,Cryo-Z还是遇到了极为严重的冷凝水问题。评测中,一些冷凝水滴入了主板的插槽中。评测者甚至指出,在垂直安装时,冷凝水甚至会滴入显卡,导致系统烧毁。

评测还批评了Cryo-Z上的LCD面板,它的可视角度实在太小,响应速度也慢。很难读懂上面的内容。

意料之内,但雪上加霜的是,由于Cryo-Z的主机是一台压缩机,它自然也有如空调压缩机一般的特点:相比传统散热而言 堪称巨大的噪音。在测试中,Cryo-Z的噪音高达68dB!这几乎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下限。

毫无疑问,在玩家们的失望与质疑情绪之下,OCZ公司又再次将Cryo-Z的发布推迟。此时,距离Cryo-Z的首次发布已过去了2年2个月。

2009年

马拉松般的研发历程,最终消耗了OCZ公司的信誉,也耗没了消费者的耐心。玩家们的态度,已经从期待和鼓舞 转变为质疑和愤怒。

玩家对OCZ公司的长长声讨

在过去的一年里,玩家们不断声讨着OCZ公司的所作所为。HydroJet项目的取消更是让消费者们失望透顶。但OCZ公司对此毫无回应。

事实上,尽管Cryo-Z的发布又推迟了一年,但在过去的时间里,OCZ再也没有对Cryo-Z本体作任何改进。为了控制成本,原型Cryo-Z所支持的输入电压仅为110V,这意味着它仅能在美洲发售,与欧洲和亚洲的消费者无缘,这显然会影响它的销售,但OCZ公司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。如果不是玩家们的激烈反应,恐怕Cryo-Z早已被OCZ所放弃了。

2009年12月,在匆匆赶制了新平台的扣具后,Cryo-Z终于开始了预订,此时距离它的初次亮相已过去了3年10个月。

然而,OCZ公司仍然没有完全信守诺言。事实上,困扰Cryo-Z已久的恰恰是居高不下的成本。Cryo-Z的价格并非2006年宣称的350美元、2008年评测时承诺的300美元,而是高达380美元(当时折合人民币2600元)!

此外,重达26kg的它还需要额外支付大约40美元的运费,限制110V的供电电压也让欧亚两大洲的用户无法使用它,这让一切更加糟糕。

不过,由于2009年发布的Nehalem架构第一代酷睿i7是个大火炉,在旺盛的需求下,Cryo-Z还是很快售罄了。但是,玩家们的怒火并不会因此平息。直到OCZ在主控行业崭露头角,并逐渐淡出了其他领域后,其品牌形象才终于从当初的空头支票中走了出来。

OCZ的结局

OCZ在主控方面技惊四座,但好景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。由于OCZ不生产闪存,无法获取稳定的闪存供应,本性难移的它选择了在固态硬盘上混用存储颗粒。这一行为被媒体曝光后,消费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OCZ一如既往地选择回避,但愤怒的玩家们不会再轻易地原谅这位惯犯。各种负面事件最终拖垮了OCZ本就脆弱的口碑,最终,OCZ于2013年宣告破产,后被东芝(今铠侠)收购。

忽悠玩家的企业,最后也被玩家们所抛弃。如今,OCZ已经随着Cryo-Z一道被人们淡忘。不知当年期待Cryo-Z的玩家们见此情形,会作何感想呢?

编辑于 2024-02-26 22:32・IP 属地北京